胡石根为身份进行申诉
 
  维权网  
 

(维权网义工钟温报道)据了解,原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教学研究所(现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心)讲师,因1992年组建中国自民党、中国自由工会和纪念“六四”事件三周年而被判处二十年有期徒刑的著名民主人士胡石根,在出狱近一周年之际,为有关部门拒不给其办理户口和身份证进行申诉。
 
据了解,胡石根在去年8月26日因健康原因被释放之际,就被监狱直接送到西城区德胜里一区12号楼1507室。由于他入狱后妻子与其离婚,他原来在大学的房子也被收回,他现在可说是居无定所。出狱后他面临生存的压力,一年来,他都是在原北京大学同学的救济下艰难度日。他屡次想自谋生路,但都因没有户口和身份证明而告终。他多次往返海淀区和西城区要求有关部门解决住房和户籍问题,但相关部门都拖延不给解决。他至今无法付给房租等费用,连生活都难于自理,在万般无奈之下,他不得不提出申诉。
 
 
我的申诉  
  
我是胡石根,1955年生于江西南昌。1992年被捕前是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教学研究所(现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心)讲师。我在1986年6月北京大学硕士毕业后到该校工作,户口即由此迁入该校集体户口。1986年学校分了一间北房(学2楼202室)给我居住,1988年因孩子出生又被分给一间南房(学3楼113室)居住。1992年因筹组民运党团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5年。因减刑3年9个月,于2008年8月26日出狱,减为剥权4年。1998年我尚在狱中,当时学3楼改装为学生公寓,前妻与女儿被迫搬出了该校。2004年我与前妻离婚,这就使我面临出狱后无家可归的困境。 
  
学院路司法所、东升派出所和北语家委会考虑到此问题,协商确定把我出狱后的住所安置在西城区德胜里一区12号楼1507室。我对这几家部门多次协调给我安置回归住所的辛勤工作表示了深切感谢,但我从一开始就对这种把我弄出原户籍所在地的诡异做法表示了坚决反对。事实证明,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来既解决了我无家可归的问题,又把包袱推出了海淀管辖区域,可谓一举两得,实际上不但损害了公民个人选择居住地的自由权利,也引起了一系列不必要的矛盾冲突,是一种“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愚蠢做法。出狱当天的撬锁入户以及随后西城民警的查询介入,使我从一开始就落入了我并不愿看见也本不该发生的尴尬中。震惊之余,我当即就表示不在西城住,还是搬回语言大学住。司法所、派出所和家委会当时也看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把我匆匆安置后就草草离开了。从那以后将近半年多来,我常常顶着烈日冒着严寒,在西城区与海淀区之间的路上来回奔波,苦苦请求语言大学和司法部门协商解决住房问题,请求派出所解决恢复户籍问题,但都被这些部门推来推去,使得这种一开始就可以解决好而本不该发生的问题、或者发生后可以及时解决的问题,至今得不到合理的解决。 
  
住房问题是目前所有问题中的最大关键。归结起来主要有:一、我一直坚持回到原户籍所在地,这符合个人意愿,也符合司法惯例。未经本人同意而强行处置反倒是既不合理也不合法的。二、西城的住所也不符合我的条件。1。它是租房,我无产权。2。面积太小,跟我原住房其他同等条件相关人家相比显然补偿不够。3。房屋破旧无法居住。厨房钢窗被剪断;厕所墙壁瓷砖脱落;马桶破裂漏水;门窗用铁丝拧上仍到处透风……种种惨状难以一一描述。我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要在语言大学院内得到与我原住房同等条件同等补偿的住房即可。 
  
户口问题是与住房问题相联系的另一个大问题。本来,把住房安置在语言大学院内是天经地义的,这样恢复户籍还会有异议吗?当然,也可以先恢复户籍再解决住房,这种先例不是没有,关键在公安机关是否愿意真办实事。由于住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户口问题也被悬置起来无法落实;由此带来的是,身份证办不了,低保之类办不了,工作不能找,个人生活由此陷入恶性循环中;加上相关部门推诿扯皮,把我从失望的边缘不断推向绝望的悬崖。此刻,就在此刻,我,一个在牢狱中蹲了16年3个月的贱民,一个刚走出大墙还不到6个月的贱民,一个仍被剥夺4年政治权利的贱民,不知该如何压抑心中的怒火!你们天天高唱和谐,却时时处处把草民百姓推向痛苦的深渊,由此造成了多少恶果,还将造成多少恶果?!  
  
  
原北京语言大学讲师 
  
胡石根 
  
200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