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脉动:谷歌退出中国的后续影响
 
  VOA  
 

由于受到中国政府各式各样的审查管制,加上近日又遭到来自中国政府的安全攻击,网络搜寻公司谷歌宣布考虑退出中国市场。有关此举背后的原因,以及对其他科技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请听报道。

“民主与科技中心”(Center For Democracy & Technology)的执行长莱斯莉.哈里斯(Leslie Harris)对美国之音讲述她的分析:“我们的看法是,谷歌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之下,做了对的事情。看起来他们到了爆发的临界点,处在中国政府给他们施加的压力之下,加上发现针对他们的网络安全攻击,尤其是针对他们的用户,让他们忍无可忍。”

哈里斯接着说明西方科技公司在中国面临的困境,以及本次谷歌事件给其他想进军中国的科技公司带来的教训:“西方科技公司应该要进入那些困难的市场,而他们的科技,会带来解放效果,也有民主化效果。但即使这样说,为了要留在当地,他们必须妥协,而他们也要不断的省视,那些妥协是否与他们的核心价值以及用户的权益相符合。我们并不会因为谷歌要离开中国就鼓吹大家也这样做,谷歌是因为他们独特的情况而做出的决定。我想这事件的教训就是,这是个很困难的市场,如果你进入该市场却没有试着照顾用户的权益,你会发现自己处在一个不可能圆满达成的情况。”

*谷歌是代罪羔羊*

苹果公司的iPhone去年在中国上市以来,炙手可热。iPhone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上面的应用软件(Apps),能提供用户各方面的生活便利与乐趣。但是去年底却发生苹果公司不在中国境内提供某些与达赖喇嘛以及热比娅相关的应用软件,而这些软件在海外都是可以被下载到iPhone上的。

关于苹果公司是否也可能跟进,要求有更大的自由度,哈里斯认为不太可能。她分析说:“我不认为苹果有能力考虑退出。那是个很大的手机市场,对他们而言是很大的商机,我觉得当(中国)政府要求他们(苹果)某些应用软件(Apps)不能放在手机上时,或是如在手机上进行监控等越来越多的要求时,他们一分钟也没有考虑人权问题。”

而哈里斯也认为,另外两家主要的搜寻引擎提供公司,雅虎和微软,也不太可能跟进。她说:“阿里巴巴其实才是雅虎在中国的公司,而雅虎只有少数的股份。但两间公司(雅虎和微软)都做出过承诺,在能力限度之内,尽力保障人权。我相信它们没有遭受到像谷歌那样的恶劣攻击,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将谷歌当成网络业的代罪羔羊,并将无法完全控制网络上资讯的不满发泄在谷歌身上。”

不过谷歌若撤出中国市场,哪家公司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则不明朗。

*谷歌仍有做到信息自由的角色*

谷歌当年在进入中国市场,曾经在审查问题上与中国政府做出妥协时说过,即便如此,谷歌还是可以提供给中国人民更广泛的资讯。如今谷歌宣布可能退出中国,是否也代表谷歌认为当时的理想是不切实际的呢?

哈里斯认为谷歌的确扮演了信息提供者的角色:“他们还是在中国境内提供了更广泛的资讯。毫无疑问的,如果你比较谷歌搜寻和百度搜寻,谷歌开放多了。而谷歌也愿意与中国政府拉锯,中国公司就没有。如果你和中国的网络用户谈过就知道,当他们想要与世界接轨的时候,他们会用谷歌,而他们想要下载音乐的时候,就用百度。我想这对于中国用户来说,会是一个完全的损失。”

*中国民众可能决定谷歌去留*

针对谷歌的举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星期四的记者会上重申国际网络公司在中国境内要服从中国法律,对此谷歌尚未做出回应。哈里斯认为,其实在这宗事件当中,最重要的是中国人民的态度。她向美国之音分析:“我想这取决于是否有一群中国网络用户,对于谷歌的离去进行抗争。还记得当时中国政府试着在每台电脑上强制安装‘绿坝’审查软件时,公众非常的不高兴,也表达出他们的不满,我想这对于政府有很大的影响。我想如果只是谷歌和中国政府之间的谈判,那很难达成妥协。”


谷歌考虑退出中国的原因之一,是许多中国维权人士的个人帐户受到攻击,而这些攻击的来源有些是中国政府。谷歌一旦离开,这些维权人士的帐户是否会受到影响?哈里斯说,在中国境内的维权人士多半靠“翻墙”来与外界联系,而海外维权人士的帐户都设在海外,所以应该不会受影响。

维权人士认赞扬谷歌坚持网络自由

在美国搜索引擎巨头谷歌公司星期二表明,不愿配合中国政府的要求继续在中国进行网络审查后,中国的维权人士纷纷对此表示肯定和赞扬。面临谷歌可能退出中国市场,他们认为或许短时间内将对中国的网络自由带来雪上加霜的影响,但这也可能是改善中国人权状况的一个契机,因为它让全世界注意到中国公民在言论自由上所受到的限制。

谷歌公司发出的声明中说,谷歌受到大量黑客袭击,并有证据显示这些攻击的其中一个主要目标,是针对中国维权人士的G-Mail电子邮箱帐户。

*维权律师怀疑政府动手脚*

北京维权律师滕彪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他的G-mail 帐户自2007年9月后多次受到黑客袭击。星期四在进行安全防护检查时,他又发现所有邮件被自动转发到另一个帐户,邮箱名称和他使用的的帐户几乎无法辨别。

滕彪:“昨天有人提醒我应该去查一查安全设置,是不是有人做了手脚,结果一查果然发现了。可能性最大就是政府干的,因为对这些信息最感兴趣的就是政府有关部门。即便邮箱发送和收到的信息,公安部门很快就会知道。”

滕彪说,公安部门知道他的行踪后,会警告他不得参加某些活动和进行某些研究,显然已经看到了邮箱里的信息。

滕彪说,自从他2003年开始从事人权活动和受理人权案件的委托后,多次受到公安部门的骚扰和打压,并警告他不得介入敏感的案件。

*引起对中国言论自由注意*

对于谷歌表明,不愿继续针对谷歌·中国的搜寻结果进行审查,并可能关闭在中国的营运,滕彪对此表示肯定,并认为这将有助于中国人权和言论自由的提升。

滕彪:“因为目前来看没有迹象表明中国政府愿意开放言论自由的尺度,谷歌作出这样一种挑战的姿态也是一个机会、一个契机,让全世界更加关注中国的人权状况。”

滕彪说,许多从事维权工作的律师和友人都和他一样受到大量黑客袭击G-mail电子邮箱。

*艾滋病研究者:黑客袭击应非政府作为*

北京爱知行研究所所长万延海说,他也是黑客攻击者之一。万延海长期从事中国艾滋病研究并为患者提供法律服务。他对美国之音说,他的G-mail帐户光是在去年就受到3次的大量黑客袭击,但他不认为这是来自政府的作为,因为他的机构和许多同性恋组织都受到同样的袭击。

万延海:“我的理解它应该不是政府的行为,但是在这个国家当黑客屡屡发生时,我们的政府并没有依照法律去对黑客的行为进行打击。”

万延海说,他相信谷歌若选择退出中国市场,应该是在无奈之下作出的决定。他也认为谷歌的做法值得赞扬。

*中国:中美经贸关系不受影响*

至于谷歌事件对中美关系是否产生影响,中国政府在这两天接连作出反应。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星期五在例行记者会上说,无论谷歌公司作出任何决定,都不会影响美中经贸关系的大局。

而美国驻中国大使洪博培,星期五也在接受美国之音驻北京记者的采访中说,美国对言论自由有特别强烈的感觉,不过谷歌和中国政府的讨论是商业问题,美国政府不会介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星期四的例行记者会中没有谈到是否就此和美国政府进行相关讨论。

她说,中国的互联网是开放的,中国对互联网的管理“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并强调中国欢迎国际企业在中国“依法”开展业务。她说,如果美方联系中方,将向美方重申这个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