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福林:我为成为《零八宪章》签署人而深感荣幸
 
  http://crd-net.org/Article/Class53/200901/20090106221657_12900.html  
 

《零八宪章》是绝处逢生的绝文章。于无声处听惊雷。由于抽象地看来,《零八宪章》是个中性、中庸、中立的文件,因此,该文件一发表,海外就出现了批评性文章。有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以没有主张“暴力革命的言词”而批评其是无效的“奏折”;有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以辛亥革命对清皇室的优待条件交换清王朝退出政治中心的史事而批评《零八宪章》是过度的“通牒”。这从另一角度,证明了《零八宪章》是持中之论,既不鼓吹激烈的革命,也不提倡无条件的宽容。绝地反击,不能不在“没有路的地方踩出一条路”来,故谓之“绝文章”。

《零八宪章》是妙趣横生的妙文章。是的,《零八宪章》既放弃了“立德、立功、立言”这样永垂不朽的功利目的,也摒弃了革命、改良、禅让这些政治变更路径的探讨。《零八宪章》仅仅把对中国未来政治、经济、社会的“模式”以“宪章”的名义广而告之,其不是暴力革命的宣言,也不是改良主义的方案,也并没有一厢情愿地递交一份请当局禅让的请愿书。《零八宪章》提供的是一个符合天文、地理、人心的中国政治的“路线图”,一份执政者不能回避的“政治道德的天平”。《零八宪章》既不是纯粹自由主义的,也不是纯粹保守主义的,既非左也,也非右也。因此,《零八宪章》不是党派的产物,不是民粹主义的梦呓,她仅仅是占领了一个治国方案的“道德高地”。这个道德高地,体制内的人,甚至是这个政权中的高层人士,可向往之、仰望之、驱同之,而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践踏之,也许当他们扪心自问时,会因其良心而首肯。匠心独运,运思巧妙,岂不妙哉?故谓之“妙文章”。

《零八宪章》是好文章。满腹经纶,织成锦绣文章。从文章看,这篇文章,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很普通、很通俗的,正如海外有的文章所说,说的没有新鲜的东西,基本上是关心民主政治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早就设想过、表达过的“常识”。是的,《零八宪章》没有标新立异,也不想惊世骇俗,绝对没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狂妄。《零八宪章》说的是常人可理解、可接受的话语,仅仅是把沉默的大多数的共识“宣言”而已。正因为其争取的是沉默的大多数,因此其放弃了学究式的文风、学霸式的口吻、学术式的演绎。字里行间,无一句不谨慎,无一字未推敲。以小小篇幅,写“中国”这篇大文章,老生怎能不拍手叫好?故谓之好文章。

绝也,妙也,好也!《零八宪章》并没有意图把这篇文章写成一篇檄文,也不是最后通牒,更不是宣战书。激进的话语,撰写者不是不能,而是不为;革命的舆论,撰写者不是不能,而是不为;造反的号召,撰写者不是不能,而是不为。不是粗心大意,也不是饥不择食,而是深思熟虑也。不是胆小怕事,不是怕逮捕判刑,而是以心平气和的文风,以公允持中的条文,让久经“恐怖主义”与“神秘主义”统治60年的中国人,可以不心惊肉跳地读一读、想一想、传一传。其或许有妥协的嫌疑、有软弱的迹象、有点到即止的大意,而这正是撰写者的深入浅出。大家风范,举重若轻;名家手笔,反璞归真。真理是简约的、直捷的、清洁的。简洁、平和,目的是让大众理解,让大众同意,让大众传播,让大众努力。因此,假如这不是由于网络时代的“无纸化”,《零八宪章》必将“洛阳纸贵”,其风行天下的魅力,就因为其不须偷偷摸摸地在狭窄的人群中不无恐惧地观看,是的,《零八宪章》已经在广泛地公开地传阅。以其平实的文风与妥善的要求,让读者远离恐怖,诉诸普天下的大多数人的认识与良心,招呼“公民社会”的到来。

叫绝!叫妙!叫好!《零八宪章》的附署,将获得中国政治文件“之最”,这是有把握、可期望的事件。其词之和,其理之公,其义之正,浩浩荡荡,如春风回到大地,如甘霖降临旱土,迅速暖和了国人的心。无分海内外、党内外,也勿区别朝野、贵贱、贫富的界限,不排斥任何族群、宗教、信仰、文化、职业者。《零八宪章》矗立了中国政治的道义标准、合格标准、审判标准。人人如果以其获拘留、起诉、审判,人人可以信誓旦旦、义正辞严地宣称合法合理。因此,这个大进若退、大刚若柔、大得若失、大智若愚的文件,必将载入史册。《零八宪章》不属于任何人,不属于撰写者,不属于签名者,其属于中国,属于中华民族,属于中国人民,属于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这960万平方公里、5000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政治文明史上新鲜的一朵瑰丽的奇葩。《零八宪章》的宗旨是求和谐、和平、和睦,和其大同,其文贵“和”,故行之远、行之久也。

2008年,国际人权日,有幸拜读《零八宪章》,不能不为之叫绝、叫妙、叫好!绝文章、妙文章、好文章,绝妙好文章!请让我们为《零八宪章》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