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沙非公:《零八宪章》之"宪章派"与梁启超之"宪政党" |
||
民主中国 | |||
2008年12月9日,303名国内各界人士发布《零八宪章》。有人因此把《零八宪章》签署者统称为"宪章派"。 最早使用这一词语的是《零八宪章》的反对人士。左派"粪青"网友"和尚"率先于12月12日,即《零八宪章》发布后第三天,在左派大本营之"乌有之乡"发表《资产阶级"宪章"派的无知与狂妄》(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0/200812/61180.html)的文章。这篇毫无逻辑、不讲道理的文章,虽然其内容可以说不值一提,但却创造了一个新词--"宪章派"。 随后,"宪章派"逐渐被《零八宪章》的反对人士使用。2008年12月16日,网友"野牛排"在西西和社区发表的《宪章派2009年路线图》(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942877);2009年2月13日,左派网友"我心悠悠"在乌有之乡发表的《和宪章派网友辩论》(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0902/69768.html);2009年1月5日,网友"弱水"在牛博网(发表的《"不改旗易帜"必须深入揭批"08宪章"派》(http://www.bullogger.com/blogs/nishui/archives/267472.aspx);2009年3月,刘自立、张三一言在博讯发表《零八宪章派正在坠落》(http://www.boxun.com/hero/200903/myzl/36_1.shtml);2009年5月9日,网友"大河上下"在联合早报网论坛发表的《08宪章派政改是和权贵的"白脸红脸"--揭穿08宪章代表权贵的本质》(http://luntan.zaobao.com/viewthread.php?tid=130955)。 实际上,不仅《零八宪章》的反对人士使用"宪章派",《零八宪章》的支持人士也开始使用"宪章派"。2009年1月7日,支持《零八宪章》的评论人士牟传珩,在博讯发表的《〈零八宪章〉横空出世--当代中国宪章派群体揭幕》(http://www.peacehall.com/news/gb/pubvp/2009/01/200901070851.shtml);2009年6月29日,中国和解智库发表的《向宪章派宣战将堵死政治和解之路》(http://crd-net.org/Article/lingbaxianzhang/200906/20090629020206_16081.html)。 可以说,"宪章派"一词已经完全用来指代《零八宪章》签署者。不过,"宪章派"这个词语,让我想起了梁启超之"宪政党"。 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中国未来记》。在这部"似说部非说部,似榷史非榷史,似论著非论著"的小说中,梁启超描写了1962年正月初一日,"新中国"举行"维新五十年大祝典"。 当然,这里的"新中国"是一个自由、民主、宪政的"新中国"。那时,"诸友邦皆特派兵舰来庆贺,英国皇帝、皇后,日本皇帝、皇后,俄国大统领及夫人,菲律宾大统领及夫人,匈加利大统领及夫人,皆亲临致祝。其余列强,皆有头等钦差代一国表贺意,都齐集南京,好不匆忙,好不热闹。" 在这次空前的国庆祝典上,全国教育会会长、文学大博士孔觉民演讲《中国近六十年史》。演讲中,76岁的孔觉民老先生表示:"新中国"创建的基础,就是六十年前由黄克强所创立的"立宪期成同盟党",即"宪政党"。 对此,孔觉民进一步解释说,"一国的政治改革,非藉党会之力不能,这宪政党为前此一切民会之结束,又为后此一切政党之先河。若没有这党,恐怕中国万不能成分治统一之大业,何况其他哩。""到这宪政党起,前头所有各会("保皇会"、"哥老会"、"三合会"、"三点会"、"大刀会"、"小刀会"等)中紧要人物,都网罗在里面,同心协力,共商大计。""再说维新以后,国中三大政党,所谓"国权党",所谓"爱国自治党",所谓"自由党",常握一国政治上之权力,以迄今日。……一个主张中央政府的势力,一个主张地方自治的权利,一个主张民间个人的幸福,其宗旨各有不同,常常互相反对,激烈辩争。但这三大政党的首领及创始人都是前此立宪期成党党员,三大政党只算得宪政党的三个儿子便了,这可不是后此一切政党之先河吗?" 不仅如此,"宪政党"的纲领也是最温和的,最公平的,最忍耐的、最广大的,最平等的。其温和公平体现在:"本党以拥护全国国民应享之权利,求得全国平和完全之宪法为目的。其宪法不论为君主的,为民主的,为联邦的,但求出于国民公意,成于国民公议,本会便认为完全宪法。"其忍耐体现在:"本党抱此目的,有进无退,弗得弗措,但非到万不得已之时,必不轻用急激剧烈手段。"其广大体现在:"凡中国国民,有表同情于本党宗旨者,无论何人,皆可入会。"其平等体现在:"党员无论官绅士商男女,执何职业,其在党中权利义务,一切平等。" 要建立"新中国",就需要进行预备。为此,《立宪期成同盟党治事条略》规定:"本党为国民公党,故凡属党员,皆当尽国民应尽之义务。但国民义务范围太广,今择出为达本党之目的必当预备者,定为党中义务八大子目,凡属党员,必须认任一项以上。" 其预备包括八项:扩张党势、教育国民、振兴工商、调查国情、练习政务、养成义勇、博备外交、编纂法典。其"教育国民"一项,后来被"宪政党"所创立的,就包括12所私立大学、万数千所中学、小学。而其"扩张党势"之法,"或游说、演说,或著书、作报,或入官场蓄养势力,或进营伍改良军人,或充工佣开导愚氓,或为学生联络同学,或入秘密结社改其手段,或游海外各地结其殖民,凡百方针,皆可适用。" 遗憾的是,这部记录"新中国"建立过程的《新中国未来记》,梁启超只写到第四章。不过,五年后的1907年,他却根据《新中国未来记》的设想,组建作为"新中国"基础的"宪政党",即"政闻社",试图"尽网国中之豪杰"。然而,他的想法不仅得不到张謇、郑孝胥、杨度等人的支持,甚至其组建的政闻社还被清廷查禁。其"宪政党"之努力遭遇第一次失败。 1911年,为了敦促清廷推行宪政,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又遥控推动组建"宪友会"。这个组织实现了"政闻社"未能实现的目的,即"尽网国中之豪杰"。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使"宪友会"失去了"敦促清廷推行宪政"这一目标。于是,民国这一"新中国"成立后,"宪友会"便分裂为一系列政党。 虽然梁启超设想的"宪政党",最后也要分裂为"国权党"、"爱国自治党"、"自由党"。但此时的"宪友会"与"宪政党"不同的是,"宪政党"一手推动建立了"新中国",而"宪友会"虽然积极响应,但"新中国"建立之功却不是他一手推动的,而是同盟会推动的。本来,他们应该继续团结,与同盟会竞争,在中国建立"两党政治"。可是,他们却分裂了。 也正是为了推动实现"两党政治",1913年回国的梁启超,将已经分裂了的"宪友会"团结起来,组建成"进步党",试图与同盟会人员组建的"国民党"竞争,以期实现"两党政治"。然而,因为宋教仁的被暗杀以及袁世凯的皇帝梦,而使这一计划夭折。梁启超期望的"宪政党",再一次遭遇失败。 虽然梁启超成功预言到十年之后,即1912年建立了"新中国"。然而,这个他热烈期望的"新中国",随后却被袁世凯之北洋军阀、孙中山之国民党、毛泽东之共产党消灭。 1949年后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号称"新中国"。实际上,它与梁启超的"新中国"当然是不一样的。它没有任何自由、民主、宪政的因素,甚至是一个比希特勒之德国、斯大林之苏联,更为残暴与严酷的极权主义政权。 因此,梁启超所期待的1962年"维新五十年大祝典",也就永远未能实现。既不会有万国来贺,更不会有梁启超设想的中国倡导的"万国太平条约"的签订。因为这一年,中共政权在国内饿死空前绝后的至少3700万人之后,又分别与美国、苏联为敌,甚至与印度发生战争。 在距《新中国未来记》发表106年之后,距"政闻社"成立101年之后,距"宪友会"成立97年之后,距"进步党"成立95年之后,也距"新中国"成立96年之后,建立"新中国"、组建"宪政党"的历史使命,落在了今天国人的肩上。 可以说,《零八宪章》就是未来"新中国"的建国大纲,"宪章派"就是未来的"宪政党"。经历了近30年的"民主运动时代",以及近10年的"维权运动时代"之后,以2008年《零八宪章》的发布为标志,中国进入了"宪章运动时代"。 在此,希望目前海内外已经存在民主中国阵线、民主党、自由民主党、共和党等组织,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能够放弃分歧,以《零八宪章》为共识与纲领,组建"宪政党",共同推动早日建立自由、民主、宪政的"新中国",以期实现梁启超先生以及国人百年来未能实现的梦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