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权网报道)在中共当局宣布正式逮捕中国著名的人权活动家刘晓波博士的第二天,中国50多位知识分子——教授、学者、作家、编辑、传媒工作者和退休老干部于2009年6月25日发出呼吁,要求立即释放刘晓波。
呼吁书说,刘晓波公开发表的文章表明他的态度是理性的和建设性的,他始终生活在严密监控之中,他的言行不可能违反现有法律,否则他的写作早就中断了。
当今中国问题重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呼吁书建议以协商的方式,通过对话和沟通,解决社会冲突,释放社会压力,以建立一个良序社会。
呼吁书认为,只有立即释放刘晓波博士,才能表明当局有落实宪法所保障的言论自由,兑现《国家人权计划》的意愿和走向法治国家的决心,这也是政治协商以及社会和解的新起点。
On June 25, 2009, over 50 Chinese intellectuals--- professors, scholars, writers, editors, correspondents and retired senior officials---appeal for releasing the famous human right activist Dr. Liu Xiaobo who was formally arrested one day ago according to an announcement by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The letter of appeal says that Liu’s openly published articles indicate that his view points and attitude are rational and constructive. Owing to a fact that he is always under close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it is impossible for him to have words and deeds violating laws in effect, otherwise he would have discontinued his writing a long time ago.
Facing numerous social problems and conflicts in today’s China, the letter of appeal suggests to deal with them through consultation and by means of dialogue and communication, to relieve the social pressure and to establish a well-ordered society.
The letter of appeal maintains that only by releasing Dr. Liu Xiaobo immediately ca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ke known its intention to respect the freedom of speech guaranteed by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 to carry out the National Human Right Project and to move towards a state of rule of law, and that will be a new starting point of political consultation and social conciliation.
回到政治协商 释放刘晓波博士
据悉,刘晓波博士于2009年6月23日,因“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遭正式逮捕。
刘晓波博士是当代中国重要的思想家和作家。他追求真相和坚持正义,在包括网络在内的媒体上公开发表文章,针对社会弊端和不公提出公开的批评,体现了公民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他的态度是理性的和建设性的。
他同时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众所周知,刘晓波博士始终生活在严密监视之中,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关注。人们读到的刘晓波的大量文章,实际上也是经过了某种放行,是被允许和得到容纳的。因此完全可以说,他的言行不可能违反现有法律,必定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否则他的写作早就中断了。
目前刘晓波的处境,提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刘晓波博士因言获罪,他不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也不能自由地公开自己的看法;他因为发表批评意见而身陷囹圄,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被锁住喉咙的。
回望历史,六十年前,正是在一种政治协商的气氛中,并实际上拥有一种政治协商的机制,才使得不同社会力量之间,能够展开对话和求同存异,从而打开了新的局面及前景。纵观当今中国问题重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我们建议重新回到政治协商的思路上来,以政治协商和社会协商的方式,通过对话和沟通,面对和解决社会冲突,释放社会压力,以此来建立一个良序社会。
我们呼吁立即释放刘晓波博士,真正落实宪法所保障的言论自由,兑现《国家人权计划》,以体现对于宪法的尊重和走向法治国家的决心,并由此作为新的政治协商以及社会和解的起点。
本呼吁书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009年6月24日
徐友渔(北京,学者)
茅于轼(北京,学者)
张思之(北京,律师)
秦晖(北京,学者)
杜光(北京,学者)
贺卫方(石河子,学者)
张鸣(北京,学者)
梁文道(媒体人)
崔卫平(北京,学者)
艾晓明(广州,学者)
长平(广州,专栏作家)
李大同(北京,学者)
贺延光(北京,摄影师)
丁东(北京,学者)
张祖桦(北京,学者)
查建英(北京,学者)
朱正琳(北京,学者)
郑也夫(北京,学者)
何光沪(北京,学者)
傅国涌(杭州,学者)
王康(重庆,学者)
萧瀚(北京,学者)
王东成(北京,学者)
张博树(北京,学者)
周枫(北京,学者)
许医农(北京,编辑)
郝建(北京,学者)
金雁(北京,学者)
梁晓燕(北京,编辑)
吕频(北京,自由撰稿人)
刘柠(自由撰稿人)
姚博(自由撰稿人)
贾葭(专栏作家)
苏雨桐(NGO工作者)
王家敏(媒体人)
北风(独立媒体人)
王仲夏(自由撰稿人)
丰鸿平(IT从业者)
令狐补充(专栏作者)
马瑞彬(自由职业者)
刘荻(自由撰稿人)
姜亶文(作家)
巫昂(作家)
石扉客(媒体人)
姜泓舟(学生)
王德邦(维权人士)
郄岳(媒体人)
王占涛(IT从业者)
刘芳(媒体人)
刘放(媒体人)
彭远文(媒体人)
韩浩(评论人)
彭晓芸(编辑)
王晓鲁(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