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相关报道
 
     
 
分析: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的意义

被中国奉若上宾的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9月11日在成都对大学生演讲时预言,中国本土10年内将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不到一个月,奥斯陆的挪威诺贝尔奖评委就宣布将今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中国的民主人权活动人士刘晓波。

1989年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诺贝尔和平奖就被许多中国评论人士认为是反映了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标准的奖项。虽然诺贝尔和平奖并不属于搞物理研究的杨振宁的预言范畴,但无论如何,刘晓波成了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中国公民。

达赖喇嘛虽然主张西藏在中国里面实现自治,但只有当中国政府同达赖喇嘛代表的流亡藏人就此达成谅解的时候,达赖喇嘛或许才能算作第一位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众望所归”

刘晓波获奖,达赖喇嘛第一时间向刘晓波表达了衷心的祝贺,并说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人要求促进中国政治,法制和宪政改革日益强烈的呼声的承认。达赖喇嘛坚信,目前中国公民为促成负责任的政府的努力必定会荫及未来的中国人。

达赖喇嘛在祝贺中还提到中国总理温家宝最近谈及自由和民主,对中国人争取更加开放的社会的意愿表示乐观。

流亡美国的政论家陈破空说,刘晓波获奖“标志着,这个13亿人口的民族,对民主的追求和贡献,得到世界的承认”的里程碑事件,使中国民主运动“从此有了一个众望所归的代表性人物”。

和平、务实

媒体评论说,刘晓波因维护人权,并且在促使中国向和平社会转变中致力于非暴力和渐变,着重说服和折中,体现出同诺贝尔和平奖其他得主达赖喇嘛,图图主教和昂山素季一样的务实与和平精神。因此刘晓波诺贝尔奖提名得到图图主教、达赖喇嘛和捷克前总统,77宪章的签署人哈维尔的支持。

1949年解放军进入西藏后,中国控制和西藏独立成为西藏问题辩论的两个极端。达赖喇嘛提出折中的“中间道路” ,谋求在中国宪法规定框架中实现西藏"高度自治"取代独立建国的诉求。

同样刘晓波获奖也是因为其在抗争中强调务实与和平手段。支持刘晓波获奖的捷克前总统、77宪章的起草人哈维尔说,刘晓波从1989年起就一直采取务实态度,他曾经帮助说服学生在89年六四坦克进入广场前撤离。

虽然达赖喇嘛提出“中间道路”,避免采取对抗,但仍然不能免于来自中国的指责,说达赖喇嘛图谋西藏独立。由于中国当局继续在西藏问题上拒绝协商,越来越多的藏人要求达赖喇嘛采取更强硬的立场,主张西藏独立。

争议、反对

刘晓波去年圣诞节被中共当局判11年监禁,在法庭作“我没有敌人——我的最后陈述”,也招致政治反对派当中许多人的非议。

一些中国的异见人士攻击刘晓波,说他虚伪而且为共产党辩护。也有人认为被囚禁的刘晓波对中共妥协。在诺贝尔和平奖宣布之前,随着刘晓波夺奖呼声增加,异见人士的批评声音也有增无减。

他们呼吁诺贝尔奖委员会不要颁奖给刘晓波,还写联名信指责刘晓波没有善待其他的受迫害异议人士。他们说在中共大肆践踏人权的时候,刘晓波在法庭最后陈述中公开赞扬中共过去20年的统治。

整合分歧?

政治运动中往往又有务实派和激进派之分,政治策略分歧也并非中国民运所独有。有西藏学者说,西藏流亡社区也有“纯洁派”和“妥协派”的分歧,但是很难想象假如哪天桑东仁波切(流亡政府总理)有望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时候,主张西藏独立的派系会因桑东对中国“绥靖”而群起反对。

有人将此归结于达赖喇嘛在西藏流亡运动当中压倒性的团结、统一作用,而中国流亡海外的反对派则没有这样能孚各方众望的领袖。无疑现在中国人第一次得诺贝尔和平奖会将对中国的政治反对运动产生影响,但是否会使中国民主运动“从此有了一个众望所归的代表性人物”,多大程度上弥合海外流亡政治反对阵营中的分歧,尚有待观察。

多国政府对刘晓波获诺奖表示欢迎

联合国秘书长,欧盟多国政府、多个国际组织欢迎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获得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

法国、德国等国政府、人权组织“国际特赦”、“无国界记者”等机构在刘晓波获奖后也再次发出释放刘晓波的呼吁。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显示国际间对改善人权的实践和文化日趋一致的看法。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皮莱说:“刘晓波当之无愧是非常著名的人权捍卫者。”

欧盟主席巴罗佐说,刘晓波获奖向世界各地为自由和人权做出重大牺牲的人们发出强烈的信息,这些价值观正是欧盟的核心所在。

德国联邦政府发言人赛博特说,希望54岁的刘晓波能够获释,并"亲自领取这一奖项"。他说,刘晓波完全以非暴力的方式进行努力,希望在自己的祖国帮助实现民主、保障人权。

捷克前总统哈维尔说:“刘晓波获奖当值无愧,这是我的朋友们和我向诺贝尔委员会提名他的原因。”

哈维尔也赞扬了“08宪章”的其它签署人和他们的家人。此外,他赞扬诺贝尔委员会评委们没有被中国的警告吓倒,没有把人权置于经济利益之上。

中挪关系

挪威首相斯托尔滕贝格祝贺刘晓波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他表示:“刘晓波因捍卫言论自由与民主而获得这一奖项。”

评奖结果公布前,中国官员曾警告挪威不要让刘晓波获奖。

而挪威外长斯托尔就刘晓波获奖和中国反应说,刘晓波获奖不应该引起中方的敌意反应。

他强调说,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决定谁获奖是不受挪威政府控制的。

斯托尔说,如果中国对挪威就此采取敌意行动,将损害中国的国际声誉。

挪威正和中国谈判一项能源协议。

人权组织:释放刘晓波

人权组织“国际特赦”说,刘晓波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使中国违反人权的情况受到关注。

该组织发表声明,呼吁中国政府释放包括刘晓波在内的所有在押的“良心政治犯”。

该组织亚太区副主任巴伯表示,刘晓波获奖当之无愧,刘晓波在内的很多中国人为基本自由和人权进行了斗争,希望这能使他们的努力受到关注。

2009年12月25日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刘晓波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他目前正在中国辽宁的监狱中服刑。

 

日本对刘晓波获奖反应罕见一致

日本所有大报周六(10月9日)的社论不但全是评论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与中国停滞政治民主化矛盾的问题,而且无论左、右报纸的社论竟地从标题起就不约而同地形容这次诺贝尔和平奖是国际社会迫使中国民主化。

亲中传媒尤其尖锐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立场一贯亲中的《朝日新闻》的社论对中国轻视国内民主、人权,外交屡屡犯规发出了罕见、尖锐的批评。

《朝日新闻》社论标题是“中国不要背对诺贝尔和平奖”,第一句竟与日本销量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的社论第一句非常吻合,指诺贝尔和平奖是向经济令人惊讶发展的背后,轻视民主和人权的中国领导人发出强烈的讯息。

《朝日新闻》的社论分析说,中日最近的东海纠纷和中国与他国的南海纠纷中,中国外交犯规形象令国际社会警戒。社论也批评本来重视人权的欧美国家,现在为了依存中国经济,对中国侵害民主、人权,违背普世价值视而不见,欧亚峰会也没向中国提出改善人权的要求。

追踪中国官民反应

包括各大报网络版在内,周六电子媒体重点报道中国政府、传媒对刘晓波获奖作出的对抗或沉默行为,追踪中国外交部激烈谴责、中国总理温家宝取消与欧盟的联合记者会、刘晓波的妻子刘霞受到中国公安当局监视等新闻,也以中国各大传媒或转述外交部发言、或不提刘晓波获奖来形容中国传媒“抹杀刘晓波”。

但连日本官方电视台NHK也报道了中国网民兴高采烈的反应,并播放了网民批评中国政府的文字。NHK在新闻中解释说,中国政府忧虑缓和报道限制,民间批评政府的声音就可能加强,所以看来中国政府会以加强网络限制等来采取防止国内讯息扩大的神经措施。

政府依旧小心翼翼

不过,与日本传媒、舆论广泛关注刘晓波获奖和尖锐批评中国政府的现象比,正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的日本政府则显得小心翼翼。

虽然《朝日新闻》批评欧美国家视而不见中国轻视民主、人权,但日本政府依旧像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后流亡印度的西藏佛教精神领袖达赖喇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保持沉默一样,没对刘晓波获奖作出正式评论。

只有首相菅直人周五晚在记者群追问下回答说:“我想诺贝尔和平奖评议委员会是以人权的普世价值对刘晓波作出的评价。”东京广播系统电视TBS形容,菅直人在中日改善关系的征兆中慎重地选择了评论的文字,显示了对中国政府的顾虑。

“首位中国籍华人获奖”

随着两名日本人今年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令日本这个人口只有中国十分之一的国家荣获诺贝尔奖的国民已递增到18人。连日社会欢喜、鼓舞的气氛里,13亿人口的中国为什么获奖比例极低的疑问也油然而生。

BBC中文网记者已被问过几次这一问题,其中关注中国、知道刘晓波是谁的日本人还往往会顺便说起刘晓波能否获奖的话题。例如本周三《产经新闻》前驻北京特派员福岛香織对BBC中文网记者说:“如果刘晓波获奖,将是首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国籍的华人”,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02年至08年常驻北京的福岛说,08年奥运会期间她因中国政府相对放开网络限制,曾对中国政治民主化充满了憧憬,但过后却更加失望。

刘霞赴辽宁探监向刘晓波报喜

刘晓波的妻子刘霞周六(10月9日)在警察陪同下前往辽宁锦州探望关押在狱中的丈夫刘晓波,向他传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喜讯。

刘霞表示,她将给刘晓波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亲口告诉他:“你得奖了!”

周五下午,来自全球上百名记者守候在刘晓波在北京的住所外。但临近宣布获奖结果时,北京警方却将刘霞软禁,不许她同记者见面。

警方还以阻碍交通为名,要求记者离开,并拉起封锁线隔开传媒。

对于丈夫获奖刘霞通过电话向记者表示:“这不但是给刘晓波的奖,也是给所有在中国坚持民主和平的人的奖,所有在狱中的良心犯的奖。”

她还说,这个奖对于刘晓波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他心里也会有所不安。”

感谢支持

刘霞感谢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把奖项颁给刘晓波,并向支持刘晓波获奖的捷克前总统哈维尔、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中国另一异见学者包遵信、天安门母亲和刘晓波所在的中文笔会的朋友表示感谢。

香港明报引述刘晓波弟弟刘晓暄说,刘霞已在警察陪同下前往辽宁锦州监狱探望刘晓波,届时他也将同行。

刘霞表示,希望能够代丈夫前往挪威领奖,但认为有难度,中共当局一定会阻止。

刘晓波自今年5月被移送至辽宁锦州监狱关押后,刘霞每月可以获得一次探视机会,多数是在每个月的上旬。

刘霞迄今已经前往探视刘晓波四次,这将是第五次。

记者在刘晓波监狱外遭警方驱赶

由于获悉刘晓波妻子刘霞将赶往辽宁锦州监狱探望丈夫,多家媒体的记者于周六(10月9日)一早便等候在监狱外,希望采访刘霞。

但据香港电台记者报道,中国警方要求记者离开。香港电台记者说,警察强行删除了他手机和相机中的部分照片,并撕去他笔记簿的资料。

他说,一些电视台的记者被警察带往当地派出所。

据香港的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引述刘霞哥哥刘彤说,刘霞与其弟刘晖周五(10月8日)晚间在警察的监视与陪同下前往锦州,并于周六早上到达。

该中心还转述刘彤说,当局将安排刘霞次日早上在一个秘密地点会见刘晓波,警方要求刘霞不许向任何人透露会见地点。

刘晓波的弟弟刘晓暄说,自刘霞与其弟离开北京前往锦州后,二人的手机都处于关机状态,无法取得联系。因此,不清楚他们的近况。

刘霞早些时候曾表示,她将在探望刘晓波时把他获颁诺贝尔和平奖的喜讯相告。并说,这是给所有在中国坚持民主和平者的奖,是给所有狱中良心犯的奖。

刘霞还说,她希望能够代表刘晓波前往领奖,但同时担心这一愿望不会得到中共当局的批准。

美国呼吁北京释放刘晓波

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中国尽快释放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

奥巴马在星期五刘晓波获奖消息宣布后几个小时之内作此表示。

200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奥巴马在一份声明中称刘晓波“为信仰牺牲自由”。

他还形容刘晓波是“以和平及非暴力方式推进普世价值这一事业的雄辩并富有勇气的代言人”。

奥巴马说中国在经济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刘晓波这次获诺贝尔奖提醒人们中国的政治改革滞后。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在周五敦促北京立即释放刘晓波。

她在一份声明中称赞刘晓波“不懈地争取中国人的自由和人权以及中国和平的政治变革”并说 “政府应该承认像刘晓波这样的公民所起到的建设性的作用”。

希拉里·克林顿呼吁中国“履行其在人权方面的国际承诺,尊重所有中国公民的基本自由和人权。立即从狱中释放刘晓波”。

奥巴马今年早些时候称美中两国关系自他上任以来已经改善。然而评论人士认为,由于人权及贸易问题,两国关系依然紧张。